忠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2023年忠縣政務服務
工作要點的通知
忠府辦〔2023〕69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部門:
《2023年忠縣政務服務工作要點》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忠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7月24日
2023年忠縣政務服務工作要點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等精神以及市委六屆二次、三次全會安排部署,圍繞縣委、縣政府關于推進政務服務工作“規范化、數字化、效能化、人性化、安全化、特色化”六項要求,以縣政務服務中心新大廳啟用及數字政務工作為契機,堅持整體智治、高效協同理念,以數字化變革為引領,以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為主線,持續深化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綜辦”,極大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體驗,打造具有忠縣辨識度的政務服務品牌“忠易辦”。
一、全面展現中心新形象
1.全面啟用新大廳。持續優化縣政務服務中心新大廳人企辦事分離布局,構建完善窗口服務區、群眾等候區、后臺審批區、警務室等功能區設置,加快智能設施設備調試安裝,建設忠縣政務服務智能化大廳。定期比對重慶市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集中進駐事項負面清單,加強縣政務服務中心集中進駐事項管理,并及時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忠縣政務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自助查詢終端等向社會公告。嚴格按照《忠縣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派駐管理辦法》和《忠縣政務服務中心臨聘人員管理辦法》規定選優配強中心派駐工作人員,全方位加強技能培訓和業務支持,共同建設全科型職業化隊伍。建立健全新大廳運行管理制度,加強日常管理,推動新大廳規范、統一、高效運行。(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全面推進“一窗綜辦”。深化“一窗綜辦”改革,持續優化窗口設置,完善流程優化、人員配置、權限設置等后臺辦理環節,全面推行政府供給側由“單一窗口”向“全科窗口”轉變、群眾需求側由“找部門”向“找政府”轉變的政務服務機制,系統性重構線上線下融合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務體系。用好“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堵點、難題。于2023年10月至11月開展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一窗綜辦”改革試點,將原本的多種業務窗口進行系統整合,統一設置綜合窗口,解決鄉鎮(街道)場地不足、人員不足、事項無法集中進駐等問題,解決群眾辦事多頭找、反復找、找不著、多次跑等辦事難問題。于2023年12月召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一窗綜辦”改革現場會。[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3.打造忠縣企業服務專區。在企業服務專區分別設置營商環境服務、涉企無差別服務、企業登記、工程建設四個板塊,同步配套企業驛站、遠程視頻“云上辦”、24小時自助服務、惠企政策咨詢兌現、幫辦代辦、郵政寄遞等輔助功能。組建涉企事項專業服務隊伍,設置服務專員辦公區,建立企業服務訴求解決機制,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智能化“一站式”服務。(縣發展改革委、縣大數據發展中心、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重慶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及辦理事項清單(3.0版)》,制定《忠縣社會投資建設項目幫代辦工作方案》并嚴格落實。推進市政工程、房屋建筑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審批“一件事”,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無紙化”。擴大信任制審批、“打捆”審批、免打擾現場踏勘、交地即交證、拿地即開工、標準地改革等改革成果應用。建成水電氣訊等市政公用服務“一站式”聯合報裝專區。(縣住房城鄉建委、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拓展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場景,推出一批市場監管領域集成化服務,實現一次申請、證照聯辦。推進食品銷售領域告知承諾制全覆蓋。推行企業辦事“一照通辦”,探索實現僅憑電子營業執照即可辦理相關政務服務事項。(縣市場監管局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全面推進忠縣數字政務建設
4.推進“渝快辦”網頁端界面更新。升級“渝快辦”網上辦事大廳忠縣站點,按個人、法人和服務主題對整體頁面改版設計,突出服務主題、套餐服務、便民地圖、數據展示,完善信息發布、在線咨詢查閱、智能化導辦、線上“好差評”功能及“數字適老適殘”無障礙服務等功能,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便捷度。(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5.推進“渝快辦”移動端建設。按照“渝快辦”平臺移動端接入標準規范要求,通過整合政務服務政策、事項辦理、咨詢、投訴等內容,構建忠縣政務服務數據庫,與“渝快辦”平臺區縣小程序深度融合、無感對接,實現辦事大廳線上預約排隊,服務事項指尖申報辦理。(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6.推進“忠縣政務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建設。升級微信公眾號功能版塊,完善政務公開、辦事指南、在線預約、在線取號、網上辦事、進度查詢、政策解讀、要聞動態、在線咨詢及信息推送等服務功能。(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7.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從企業和群眾實際需求出發,圍繞企業開辦到退出、新生兒出生到公民身后全生命周期的重要階段,按照市級工作要求,承接好市級推出的50項以上“一件事”網上辦理,實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 、一網通辦”,形成“一事一專班、一方案、一流程圖”工作機制,落實“一件事一次辦”服務規范,最大程度利企便民。[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8.推進“川渝通辦”同城化便民服務改革。宣傳推廣運用“渝快辦”“天府通辦”等平臺應用場景,推動高頻電子證照亮證互認。豐富“渝快碼”應用場景,推動“渝快碼”在圖書館進館、醫療機構就醫等場景一碼通行、掃碼互認、掃碼取號。推動川渝社??ā耙豢ㄍā痹诳h政務服務中心實現刷卡(掃碼)核驗身份、辦理事項等服務。[縣大數據發展中心、縣人力社保局、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9.推進利企便民改革和服務“免申即享”。優化“企業服務專區”,集中發布助企惠企“政策包”。完善惠企金融服務功能。依托市級政策法規庫,開發忠縣政策數字化發布、解讀、推送應用,通過數據共享、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輔助,推進條件成熟的行政給付、資金補貼扶持、稅收優惠等政策服務“精準直達”“免申即享”全覆蓋。(縣發展改革委、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優化“渝悅生活”服務專區,豐富“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便民生活服務指引。針對投資者、旅游者、外籍人士等特定群體開辟服務專區。(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推進“信用忠縣”升級。落實告知承諾誠信管理機制,依托告知承諾系統與“渝快辦”“互聯網+監管”以及部門執法系統互聯互通,推進審批監管執法一體化信用賦能。推動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縣級應用,推動信用分級分類監管行業(領域)在忠縣落實。建立健全信用修復協同聯動、“一網通辦”機制,信用修復及時率達到100%。[縣發展改革委牽頭,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11.推動智慧政務服務大廳建設。2023年7月底前基本建成智能化大廳系統、大廳綜合管理系統、自助服務終端系統、政務服務效能監管系統,不斷加強政務服務大數據治理,開展大數據分析,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實現對大廳人、財、物、事的線上管理、調度,對工作人員的綜合評價、考核,對服務事項辦理形式的拓展、服務時間的延伸和人力資源的解放,讓群眾享受更為便捷高效的24小時、非工作日“不打烊”便民服務。2023年11月底前建成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一窗綜辦”系統并投入運行。[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和有關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全面提升便捷服務能力
12.高頻事項網上辦。全面梳理“讓群眾提一摞材料跑來跑去”的問題癥結,提出針對措施。有序承接市級新增“掃碼辦”“免證辦”“零材料提交”事項。探索視頻交互遠程受理模式,開設遠程視頻“云上辦”服務窗口,推動高頻證明材料在線申請、電子化出具,簡易查詢事項立等可取。[縣司法局、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13.線下事項一次辦。除法律法規特別規定外,行政許可事項全面實現“最多跑一次”。通過授權辦理、委托辦理、幫辦代辦等方式推進個人事項下沉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充分發揮社區網格、村民小組作用,推進更多公共服務向村(社區)延伸。[縣政務事務中心、縣司法局牽頭,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完善容缺受理服務機制,依法依規編制和公布可容缺受理的事項清單并嚴格執行。充分授權“首席事務代表”,推動更多事項當場辦理、即時辦結。建全辦前輔導、幫辦代辦、延時預約等服務機制。[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14.特殊群體上門辦。針對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建立服務臺賬,推行“網格化+政務服務”模式,主動發現需求和上門服務,探索運用大數據、智能化等技術手段實現“面申即享”,讓行動不便的群眾“一次也不跑”。[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15.告知承諾省心辦。推動“證照分離”改革擴面提質,公布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清單,告知承諾制事項新增30項以上。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應用在線核查體系,持續擴大“無證明城市建設”成果,讓更多材料“自動填”。分行業領域發布告知承諾制辦理規則和事中事后核查辦法。(縣市場監管局、縣發展改革委、縣司法局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涉企服務幫代辦。推行政務服務進產業園區,在烏楊工業園區設立服務窗口,對招商項目“簽約即服務”、全程幫辦代辦。(縣工業園區管委會牽頭,縣政務事務中心、縣投促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建立健全企業服務專員制度,重點企業由服務專員“一對一”開展保姆式服務。(縣投促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在縣政務服務中心設置惠企政策線下咨詢兌現窗口。(縣發展改革委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跨域服務就近辦。推進1500項政務服務事項“全渝通辦”,深化“川渝通辦”,持續承接落實西南地區六省(區、市)“跨省通辦”,加強與貴陽市白云區、烏當區、南明區,紹興市柯橋區,昆明市石山區等地的政務服務一體化協作,方便群眾企業異地辦事創業。[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全面夯實政務服務基礎體系
18.拓展服務范圍。落實“渝快辦”平臺服務場景從行政審批向公共服務、便民服務延伸。推進黨務、政務、商務、便民服務等集成創新,拓展政務服務中心綜合服務覆蓋面。[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19.統一服務標準。推出忠縣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23版),事項名稱、依據、實施部門等四個標準上下統一。(縣政府辦公室牽頭,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推進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按全市統一要求標準化,實現“同事同標”。逐項檢視辦事指南、審核要點準確性和易讀性,嚴格落實“大家來找茬”查錯糾錯機制,強化“好差評”應用。[縣政務事務中心牽頭,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20.重塑服務流程。圍繞環節最優、材料最簡、效率最高、跑動最少和主動服務最貼心,不斷優化服務方式和流程,推進“一件事”集成服務、并聯辦理、告知承諾、容缺受理、免打擾勘驗(核驗)等便捷服務方式。對現場踏勘、技術審查、聽證論證等程序實施清單化管理,建立限時辦結機制。依法規范和簡化中介服務、證明事項。[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創新
21.住房服務保障領域。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推進住房租賃綜合服務系統接入“渝快辦”平臺,提供房源查驗、租房申請、退租管理等便民服務。以存量房轉移預告登記和抵押預告登記“一次辦”為基礎,全面推行存量房“帶押過戶”。(縣住房城鄉建委、縣規劃自然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2.科技教育和人力社保領域。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推行川渝地區流動人口入學政策咨詢通辦,實現“一網集中查詢、一號電話咨詢”。推動川渝地區高層次人才服務互通互認。升級打造“智慧人社”“數字人社”,推動更多事項“一卡通辦”“一網通辦”。(縣教委、縣科技局、縣人力社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3.公安服務領域。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推動戶籍派出所業務“一窗通辦”。深化川渝警務合作,公安跨省通辦事項達到100項以上。推進身份證、戶口簿、居住證、駕駛證等電子證照在景點旅游、車站購票、交通核驗、學校入學等場景應用。優化境外人員臨時住宿登記方式,實現境外人員住宿“網上辦”“掌上辦”。(縣公安局負責)
24.民政和退役軍人事務領域。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推進智慧民政建設,實現養老服務、社會救助“一網通辦”。推進“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掃碼辦、婚姻登記全流程電子證照辦理。打造“橘城人家”社區綜合體服務設施。(縣民政局負責)推動重慶i老兵應用,退役軍人、其他優撫對象相關信息在線核驗,更多退役軍人服務網上辦理。(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
25.司法行政領域。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推動“智慧司法”信息化體系深度對接“渝快辦”平臺,推進“掌上復議”“智慧調解”等數字化應用。增強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提升公共法律服務實效,高標準打造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縣司法局負責)
26.交通運輸領域。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推動“數字交通”建設,簡化水路運輸經營相關信息變更辦理程序。推動Ⅰ類、部分Ⅱ類超限運輸許可實現“全程網辦、當日辦結”。推進客貨運輸電子證照跨區域互認與核驗,制定電子證照標準和技術規范。推進成渝地區交通運輸信用一體化發展,共享交通運輸信用評價結果。(縣交通局負責)
27.文化旅游領域。按照全市統一部署,積極參與實施智慧文旅建設行動計劃,推進成渝地區文化旅游政務數據共享。推進電子社??ùㄓ彘喿x“一卡通”建設,實現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縣文化旅游委負責)
28.醫療健康領域。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做好“基層衛生綜合管理系統、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平臺、醫療機構數據平臺、12320健康信息平臺、電子病歷數據平臺”等業務整合,積極融入“渝康健”,實現一處采集、共享交換,多次應用。以共建成渝“智慧醫?!笔痉秴^為牽引,推進成渝地區門診特病病種統一、住院免備案、職工醫保繳費年限互認。推進醫保創新,融合貫通“渝快醫?!钡葢?。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擴面提質。(縣衛生健康委、縣醫保局負責)
29.辦稅繳費領域。深化數字化電子發票改革,有效應用“人工+智能”在線征納互動平臺。持續推廣使用“掌上辦稅”功能,加強“川渝通辦”稅務事項數字化場景應用。(縣稅務局負責)
30.公共資源交易領域。落實工程建設領域招標、投標、開標等業務全流程在線辦理,招標投標領域數字證書跨地區、跨平臺互認。提升“中介服務”網上超市采購人入駐率,服務項目采購量,優化網上評價和社會監督。(縣發展改革委、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負責)
31.加強審管銜接協同。厘清審批和監管權責邊界,健全審管銜接機制。深化“互聯網+監管”,不斷提升監管效能,制定跨部門綜合監管重點事項目錄,建立健全跨部門綜合監管制度。分行業領域開展放權“回頭看”。規范行政備案管理。(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全面落實工作要求
32.加強組織領導。把政務服務納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推動機制共建、工作共推、成果共享。主動學習對標先進區縣,鼓勵改革創新,力爭“一地創新、全市共享”。落實常態化“三服務”機制,主動檢視和整改政務服務問題。推進重點問題交辦機制。突出改革賦能和群眾感受,優化調整政務服務效能評估指標。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化宣傳解讀便民利企舉措。[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33.強化責任落實。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主要負責人要親自研究部署本部門本單位政務服務工作,每季度抽出半天時間到政務服務中心調研、指導工作,分管政務服務的負責人要主動擔當、靠前指揮,每月抽出半天時間到政務服務中心落實部署、解決問題、關懷關愛干部。落實政務服務人員崗位責任,嚴格執行政務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規章制度,照章辦事。[縣級有關部門和各鄉鎮(街道)按職責分工負責]
34.強化督導考核??h政府督查辦會同縣政務事務中心建立政務服務督查考核機制,加強跟蹤督導問效,嚴格落實“日提醒、周曝光、季評比、年考核”制度,典型問題納入縣級層面“問題清單”??h紀委監委會同縣營商辦、縣政務服務管理辦將政務服務作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工作進行監督,對工作存在重大問題、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嚴肅追責問責??h委組織部強化激勵,將縣政府督查辦督查情況、縣紀委監委巡察情況、縣政務事務中心監督考核情況作為部門年度考核和干部評優評先、晉級晉檔、提拔重用的重要參考。(縣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